- A+
为落实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部署,推动阳山鸡这一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实现高质量发展,8月8日至9日,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帮扶队成员叶慧高级实验师和朱勇文副教授深入阳山县,对黄坌镇高陂村牛岗大山生态农场及阳城镇绿之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开展专项调研与技术帮扶。 本次调研以“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定实目标”为核心,通过剖析两家主体的优劣势,明确整改方向与规范化示范路径,为阳山鸡产业升级提供精准支撑。
牛岗大山生态农场:生态优势筑基,标准化示范补链
高坡村牛岗大山生态农场的天然优势为标准化示范提供了优质基底:其一,农场依托牛岗大山原生态林地,空气洁净、水源优质,鸡只生长环境契合“绿色养殖”定位,产出的阳山鸡完美保留肉质滑嫩、风味浓郁的品种特性,是打造高端标准化产品的天然素材;其二,农场长期坚持生态散养,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养殖经验,农户对阳山鸡生长习性的熟悉度高,为后续标准化技术落地降低了推广成本。
但农场当前的“非标准化”短板明显:鸡舍为简易搭建,无统一通风、温控与消毒设施,疫病防控风险高;饲料投喂凭经验操作,未按生长阶段精准配比,饲料转化率比标准化养殖低15%-20%;销售仅依赖本地零散收购,无稳定渠道,难以实现品牌溢价。针对此,专家团明确将其列为标准化养殖示范培育对象,计划通过引入多层笼养育雏、平养育肥技术,配套建设标准化鸡舍与粪污处理设施,将其生态优势转化为标准化产品竞争力。
图1华南农大帮扶队赴阳山县牛岗大山生态农场调研
绿之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产销基础先行,模式枢纽强链
阳山县绿之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作为本地产业化代表,已具备“公司+基地+供销社”模式的枢纽潜力:一方面,公司已建成“线下门店+线上电商”的多元销售网络,能快速承接标准化养殖产出的产品,且前期已联动20余户农户开展养殖,形成“企业带农户”的初步协作框架;另一方面,公司对阳山鸡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有清晰认知,愿意投入资源推动标准化生产,是衔接“养殖端”与“销售端”的关键载体。
对此,帮扶队提出以绿之鲜公司为核心,构建“公司+基地+供销社”闭环模式:公司负责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统一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与技术培训;农户按示范标准开展养殖,保障产品品质;供销社发挥渠道与品牌优势,对接商超、电商平台,统一包装销售,提升阳山鸡地理标志溢价能力。
图2华南农大帮扶队赴阳山县绿之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调研
图3调研阳山基地家禽养殖现状
此次调研中,帮扶队针对两家主体的优势与短板,精准制定了“标准化示范+模式落地”双推进方案:
1. 加速标准化示范建设:为牛岗大山生态农场规划标准化鸡舍改造,引入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打造“生态+标准”示范样板;指导绿之鲜公司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制定涵盖育雏、养殖、防疫的全流程标准手册,为农户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模板。
2. 深化“公司+基地+供销社”协同:推动绿之鲜公司与县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供销社在品牌推广、渠道对接上的职责;建立“公司保技术、农户保养殖、供销社保销售”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养殖收益稳定,推动更多小散农户纳入标准化体系。
3. 强化技术跟踪服务:组建专项技术帮扶队,定期回访两家主体,解决标准化养殖与模式运行中的问题,确保示范基地达标、合作模式顺畅运转。
华南农业大学技术帮扶队希望通过服务“百千万工程”专项助力,为阳山鸡产业找准“标准化示范筑基、模式创新破局”的发展路径,更推动“公司+基地+供销社”模式从规划走向实践。希望未来,随着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成与模式的全面推广,阳山鸡产业有望摆脱“小散弱”困境,迈向高效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新阶段,为阳山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产业动力。